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放大课文图片。
教学目标
1.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贫富悬殊,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
【教学过程】
一、启发激趣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学习的重点又是什么?
2.介绍作者简况: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丹麦的安徒生及其他的一部经典之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3.审题激趣:
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启发激趣,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的句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好本课作准备,同时向学生介绍作者简况,审题激趣,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新”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自读质疑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课文。(精选学生的问题)
小孩子为何去卖火柴?其遭遇又是如何?
2.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注重指导阅读常用的阅读符号。
用“==”划出中心句,用“——”划出重点句,用“~~”划出佳句,用“。。。”划出中心词,用“...”划出重点词等。
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圈划批注,质疑问难,学会自主操作,培养迁移能力。
三、重点深探
1.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精讲关键的语句及重要的问题。
例:①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②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地方去了。
③小孩子坐在墙角里,两肋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本环节是围绕教学重点——小女孩的五次幻想,通过读、划、思、议的学习方法,精讲第一次幻想,其余四次幻想,引导学生自觉深探,突出以指导朗读,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恶,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自我回顾
1.你是如何理解掌握本篇课文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2.师小结,在阅读教学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运用,如:旁批,发现问题等。
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学习方法,总结提高,整体理解,促进学生学有所得,灵活运用,真正体会到探求真知的苦与乐。
五、练习运用
1.师出示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并明确告诉学生这三个盒子里面有三种不同难度的题目,谁愿试摸题目来解答。
2.学生自告奋勇摸题解答。
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A、B、C三档不同难度的题目,采用挑战形式解答,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六、开拓延伸
出示安徒生的著作《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并作简要的介绍,鼓励学生课后去阅读。
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自觉地读一些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积累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35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尽量做到教师适时引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解决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积累“铺天盖地”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与本文交流,在自读、品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的朗读中,朗读课文内容,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及以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维吾尔人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教学难点】
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讨论
【教学准备】
1.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教学时数】
1课时
1.新课导入:(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
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新疆有关的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维吾尔》
2.解读标题: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昨天回家看过课文的同学举手。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检查预习,表扬!)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和田的维吾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呢?
明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这里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说:只有披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才能展示出原装的“西域货”,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原装的西域货?
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你们是在哪里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明确:通过文章的小标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研读文本:刚才我们借助小标题很快地把握了所谓的原装“西域货”的内涵,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1)如何理解“土一样的维吾尔”中的关键词“一样的”呢?
明确:维吾尔人 ……此处隐藏22825个字……p>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乐余中心小学教育平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
能体会课文3、5段中一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分析课题。
2、介绍查阅的相关资料。
二、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投影出示
安澜(lán)桥
缝隙(xì)
大堤(dī)
相关资料展示:安澜桥介绍 鱼嘴剖面图。
三、正确朗读,了解内容。
1、指名,自定朗读段,要求把字读正确。
2、自由读,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再读课文,想想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每自然段内容。
4、全班交流,理清表达顺序。
(1) 介绍索桥的样子。
(2) 在索桥上,想到两千年前的李冰父子所留下的工程。
(3) 介绍鱼嘴及它的作用。
(4)走下索桥,想起索桥的另一个名字。
(5)从故事中感受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
(6)由索桥的故事想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5、联系全文,想想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6、分别朗读理解。
四、总结学习收获。
五、作业。
进一步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7*索桥的故事
介绍索桥
按参观游览顺序站在桥上 想到千年前
走下索桥,引发思绪
点明中心,深化含义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5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述了“我们”乘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路上看到的景象。赞颂了人们自觉遵守行车规则的美德。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鼓励阅读,及时组织练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2、帮助学生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2、帮助学生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马路上堵车吗?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交流生字和新词。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
1、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让学生倾听,读后有评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
四、置留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写词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2、帮助学生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
一、 导入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1、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
(1)“我们”在赶往澳大利亚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的路上为什么担心会堵车?
(2)在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对面出现了什么情况?后来“我们”看到了什么场景?
(3)为什么说“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
(4)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汇报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交流,体会人物的情感与认识,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1)了解“我们”乘车去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首先介绍了时间、地点,又点明了事件。
(2)理解“失衡”的美丽的图画,“我”受到的一种美的感动。
(3)体会作者“我”的感受,“规则之美、人性之美”。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题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学生谈感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美丽的规则”。
2、请同学们从《海瑞骂殿》、《秉公执法报私恩》、《魏征直谏》中任选一篇阅读,并说说读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9、美丽的规则
美景--失衡--规则之美 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