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堂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这天,我们还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边讲述边课件演示)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两只小狗都从同一点出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狗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师: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师: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师: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晴:“想像”,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圆形橡筋,并剪断,看看成什么?
学生齐答:也是一条线段。
3.动手体会: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课堂活动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一)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下面,老师要请各学习小组利用手中的测量工具,互相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测量完后,相互交流一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动手测量)
2、反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老师进行演示)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的?同学们请看(老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构成一个圆)小球的运动构成一个圆,又比如(老师演示摩天轮),你能用绳测、滚动的方法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吗?
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首先应思考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二)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要探讨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关系?先探讨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个表格)
正方形
周长
边长
周长:边长
1、
1cm
2、
2cm
3、
3cm
我的发现: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比值是()。即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倍。(多媒体显示)。
(三)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多媒体教具演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长短有关)
提问:你们是怎样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小结: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这说明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2、学生测量出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否存在着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小组分工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填好报告单,第四栏可用计算器。
《圆的周长》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3张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剪刀、计算器。
测量的物品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
比值(C/d)
圆形纸片1
圆形纸片2
圆形纸片3
我们的发现:
(学生测量、计算、填表,在展示台出示结果)
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表格,师询问: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结论: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板书)
师: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多媒体教具演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板书
师根据课件演示介绍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周率
课堂活动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师:表扬全班同学。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那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1)多媒体课件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早在20xx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的说法,意思是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和天文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此刻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我们确实就应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之后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代表圆周率。(板书::∏).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2)谈感想,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1:我要向祖冲之爷爷一样努力学习,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生2:我们组刚才测量时不够细心,今后我们要向祖冲之爷爷学习,做一个细心的人。
课堂活动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刚才我们透过实验可知:圆周率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根据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π是一个固定的值
2、由此我们可知,如果明白直径如何求周长呢?
教师板书:圆周长=直径×圆周率
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此处隐藏28621个字……p>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63面中间一段文字,看完之后,还有什么新的收获(还知道关于圆周率的什么知识)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来计算圆的周长吗?有公式吗?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
C= πd 或C= 2πr
这两个公式都可以用来计算圆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①直径为6㎝ ②半径为5㎝
2、接下来,咱们去生活中看看,能不能利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出示例1:一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这辆自行车轮子转一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3、判断练习:
(1)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2)π=3.14()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4)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5)圆周长是半径的2π倍 ()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圆的周长的知识,那你们说说都有什么收获?
生:答
师:同学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板书: 圆的周长
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周长 直径周长/直径的比值 圆周率π
(保留两位小数)
38 12 3.17C= πd
258 3.133倍多一些 或C= 2πr
196 3.17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页~第11页。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利用学具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以此教学目标为指导,为了能抓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课堂上李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利用圆片、卷尺、绳子等学具进行探究,使教、学具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得以体现。
课堂写真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种自行车图片,学生观察。)
师:你会选择哪一辆参加我校组织的自行车比赛呢?
生:第一辆。
师:为什么选择第一辆自行车呢?
生:因为它的轮子大,跑得快。
师: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为它滚一圈的长度长。
师:对!轮子大,滚一圈的长度也就长。我们把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就叫作它的周长。那么这两款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谁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车轮的周长呀!
师:你的反应很快。那么如何测量呢?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小圆片及其他学具探究圆的周长吧!
(学生开始讨论,操作学具,2分钟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测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首先明确“圆的周长”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到圆的周长。在学生想到测量方法时,李老师又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她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给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晒一晒你们的测量方法?
生:我们第一小组先来。我们组是在圆形纸片的边缘标一个起点,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让这个起点对准零刻度,最后把纸片沿直尺滚动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长了。
师:嗯!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测量它的周长,我们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吗?
[分析] 让学生操作学具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了学具的参与,学生用事实说明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生:下面请听一听我们第二小组的方法。我们小组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长,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绳子绕圆形游泳池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不就测量出了圆形游泳池的周长了吗?
(说完,大家为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鼓起了掌。)
师:大家对你们的方法已经做出了肯定,这个测量方法的确很棒!
(此时,第二小组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这时,老师拿出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接着将绳子在空中旋转起来。)
师:同学们请看,小球走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呢?
生:是一个圆形。
(这时,教师转向第二组的同学并提问。)
师:如果想得到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小组的这种绕线测量的方法吗?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组同学们利用绳子、直尺等学具创设了“绕线法”解决了问题后,李老师再次提出了质疑,这次的问题更难解决,也让同学们进一步意识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师: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绳子放在纸片上,固定一端,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用笔描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然后将这个圆剪下来,再利用之前同学们说的滚动或者绕线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同学们听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赞第三小组的同学聪明,此时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小球的运动方式就好比公园里巨大的摩天轮,如果要得到摩天轮的周长,这个方法还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测量中也存在误差,数据不够精确,我们还要像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样,找到一个科学普遍的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师: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合作探究吧!
(同学们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测量、填表、计算、观察等活动,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结合教材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确,再加上小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也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课后解读
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具、学具,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李老师就是利用教具学具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