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01 19:42:07
人民币的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民币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民币的教学反思1

教学熟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确定生活体会,于是设计提问你们熟识人民币吗,同学都很自豪地答复熟识!,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熟识哪些?仍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使同学在合作沟通中自觉的进一步熟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识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惜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国徽时提问:看到国徽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国旗、天安门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惜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同学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确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2、虽然使同学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第2页 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确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玩耍这是熟识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经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同学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形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确定的根底;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确定的成就感;四、模拟购物活动既然熟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终的环节我设计明白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或许是和实际的生活体会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同学依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形?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化挖掘这类问题,同学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同学〔缺乏买东西体会或是一些后进生〕略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第3页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同学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玩耍,最终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当然教学中仍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1、同学在熟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明白,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物体会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敏;2、同学有较强的观看爱好,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同学开展水平差距较大;3、有确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学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人民币的教学反思2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刘老师,有什么发现?

生:今天老师穿了新衣服,挺好看的。

师:是吗?谢谢!这件衣服我是在海盐的超市里买的。小朋友,你买过东西吗?

生纷纷回答。

师: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呀?

生回答钱,钞票等。

师:我国的钱就叫人民币(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继续边用课件演示边向学生介绍美国的叫美元、日本的叫日元、香港的叫港币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人民币”。

[评析:由师生的谈话来展开教学,比较自然。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的购物、付款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以找准知识的起点。在介绍人民币时,同时也向学生介绍美元、日元、港币,不但使学生拓宽了眼界,更使学生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并且货币的名称也不相同。]

片段二、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信封,倒出里面的东西,看看是什么。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

(2)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把不认识放在旁边。(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把各小组不认识的请其他小组里的同学帮忙,并说说怎么认的?

[评析: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接触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让学生把不认识的拿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认一认。本来估计大面额的可能学生会有困难,结果恰恰是分币学生不认识的比较多。学生一个劲地追问,“老师,5分是5角吗?”“老师,这些钱可以在哪里用呀?由于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估计不足,所以在这个环节处理得不够好。]

2、再认人民币

(1)你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2)学生动手操作

(3)展示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分。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展开教学。使学生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人民币有不同的版本。

(4)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拿人民币,其他三人说面值。

[评析:让学生给人民币分类,通过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使学生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人民币有不同的版本。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的时间,进而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片段三、

1、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超市去看看。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其价钱。

2、如果想买一块橡皮,应该付多少钱?可以怎么付?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那个同桌想出的方法多?(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方法。并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拿。

1元10角

2个5角

5个2角

1个5角2个2角1个1角

1个2角8个1角

3个2角4个1角

2个2角6个1角

4、从这么多的拿法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评析:给学生提供了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此处隐藏8431个字……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

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在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换算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式学习。

不足之处:

在教学设计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打印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上课时给学生展示,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出现了混乱,农村孩子东西见的少,他们问:“老师,这是真钱吗?” “可以送我们吗?” 这说明我备学生方面做的不够。虽然后来我及时解决,把思路拉了回来。

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本”,比如小组合作熟悉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和合作的'机会。但是在教学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捉住学生提出的问题 “5分是5角吗?”让学生来展开讨论,可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我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这是不可取的。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学生好多都看书了。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由于“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讲的又不够。第二是以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实在这是熟悉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熟悉同样重要,随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熟悉是不容忽视。

人民币的教学反思14

课后,笔者对此题的教学比较满意,因为在这题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学生思路开阔,交流充分。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笔者设计了一道同类型的练习题:小明买一只书包要48元钱,他可以怎样付钱?请你写出三种不同的付法。在笔者看来,从那么多种方法中写出三种,要求应该不高。然而,在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中,居然有较多学生写不出三种,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只写出一种甚至连一种也没写对。问题出在哪儿呢?笔者立即找学生谈话,这才了解到较多的学生只记得自己想出的付钱方法,对别人的那么多方法“当时好像知道,但过后便忘记了”。

反思

一、热闹≠有效

在学生热闹的交流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学生呢?事实上,除了几种常规的付钱方法外,其余的付钱方法几乎就是几个优秀生的“专利产品”,他们你争我抢地进行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很热闹。而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配角”,他们听得一知半解,于是就有对别人的那么多方法“当时好像知道,但过后便忘记了”的情况出现。个别学困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是一个看客,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理解,更何况其他的方法呢!热闹的交流过程只是表面现象,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交流,这样的交流也谈不上有效的交流。

二、累积≠建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全部罗列出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这些方法。事实上,学生想出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重复,这种杂乱无章地罗列出来的知识只是量的累积,而不是质的建构;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合理建构知识体系,也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时对信息的提取。如果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类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并通过板书表现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肯定能加速实现“量的累积”到“质的建构”的飞跃。

三、正确≠合理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要求是答案越多越好,于是学生挖空心思去想不同的.方法,导致出现了用各种角币去付52元钱的答案。应该说,这些答案是正确的,但仔细想想:这些答案与现实生活贴近吗?合理吗?有没有推广的必要呢?还有,在交流结束后,教师说“在这么多种付钱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看似尊重学生的选择,却与实际生活不符合。生活中人们的付钱方式不是因为喜欢就用固定的某一种,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简便的付钱方法,所以这个环节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

人民币的教学反思15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内容主要是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及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的活动中学会简单的购物。本课重点是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难点是正确、灵活的使用人民币。

一、情境激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进行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针对他们和这一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帮助家长购物,让学生对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所了解。在学习之初让学生通过自己课前的亲身感受说说:“你认识哪些1元以上的人民币?”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取币时,我同样创设了小明妈妈给小明买礼物的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激发了他们探索欲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二、比较两次上课

第一次我的教案完全是按照课本内容顺序设计教学过程。内容太多,层次不清晰,顺序显得混乱。教学设计没有安排学生活动,没有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成了 “满堂灌”。本应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完全成了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配角,与课堂教学的本来目的`相去甚远。课件的设计没有体现童趣。两位指导老师给出了指导意见。我们共同确定选择了三道有典型性的题目进行教学设计,涵盖了本课的重难点。还将第三道题目设计成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既检验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使他们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三、不足之处

1.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组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和积极举手、踊跃发言的习惯。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不能只是单一通过表扬好的来触动差的,要适当严厉批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例题的变化运用,这样才能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就是要进行上、下课师生相互问好的礼仪常规训练,使之成为习惯。

2.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年级的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在思维方面,主要还是随着老师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性的思考,所以有些问题不能合起来连续发问。以后做到一次问一个问题,问题切口要小,要在提问的有效性上多下功夫。

3.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我在课堂总结之前进行游戏环节,总结后布置课外作业。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这样教学环节安排欠妥。应该将课堂巩固练习放在新课结束之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设计进行游戏。可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开始准备这次汇报课,到第一次试上课,接着改教案,到最后正式上课及课后评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更感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让我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人民币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